重视胞宫、胞脉、胞络在妇科中的独特地位,推崇荡胞法,提出“荡胞六法”治疗妇科疾病
中医妇科学理论是以“脏腑学说”、“气血学说”、“经络学说”为基础的,故多数医家强调以调理脏腑(主要是肝、脾、肾)、调理气血以及调治奇经为主,而秦师尤重胞宫、胞脉、胞络。秦师认为,胞宫是行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,它似脏非脏,似腑非腑,能藏能泻,属于奇恒之腑,朱丹溪《格致余论·受胎论》谓其“阴阳交媾,孕胎乃凝,所藏之处,名曰子宫,一系在下,上有两歧,一达于左,一达于右”,即胞宫包括了西医学的子宫、输卵管和卵巢。胞脉、胞络是脏腑联系胞宫的脉络,《素问·评热论》谓:“胞脉者,属心而络于胞中”,《素问·奇病论》谓:“胞络者系于肾”,可见胞脉、胞络是隶属于胞宫的脉络,结合《灵枢·脉度》“经脉为里,支而横着为络,络之别者为孙”所述,实际上胞脉、胞络分别指分布于胞宫上的大、小血管和神经。妇科疾病多因直接或间接损伤胞宫、胞脉、胞络而致,三者在妇科中地位尤重。
秦师提倡“荡胞”法治疗多种妇科疾病,荡者荡涤、调荡、通荡之意,胞者包括胞宫、胞脉、胞络。“荡胞”即荡涤、调荡、通荡停留于胞宫、胞脉、胞络中血瘀之意。活血化瘀法在妇科是常用的治法。关于血瘀的形成,有因于“伤”:伤后损伤经络,恶血留内;有因于“气”:“气为血帅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滞,气虚则血滞”;有因于“寒”:“血得热则行,得寒则凝”;有因于“热”:“血受热则凝结成块”;有因于“出血后”:“恶血留内,盖即离经之血”。秦师认为,妇人为病多瘀,血瘀证广泛存在于妇科疾病的各个阶段,瘀血既是病理产物,也是病因,秦氏妇科验方也多以活血化瘀为主。秦师根据以上致瘀因素之不同,结合临床实际,先后创立了逐瘀荡胞、行气荡胞法、温经荡胞、凉血荡胞、益气荡胞以及化痰荡胞法六法。
臻济堂名医馆 电话:0379-63911888 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新街172号
Copyright © 2018-2019 zhenjitang.cc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 : 洛阳网络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