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某 女 32岁
2019年9月19日初诊。2009年开始出现经期腹痛,当地医院B超提示:双侧附件巧克力囊肿,遂于2010年行双侧附件巧克力囊肿剥除术。术后痛经消失。2012年顺娩一男婴。2016年痛经发作,外院治疗数年,痛经未愈而求治。三年来,经来腹痛剧烈难忍,肛门坠胀疼痛,服“芬必得”稍能缓解。脉沉涩,舌质暗红,有瘀斑,苔薄白。末次月经19年8月23日,5天经净,当日B超示:子宫大小:62x77x51mm,肌层回声不均匀,内膜清晰偏厚,厚约17mm。子宫前壁厚19mm,后壁厚13mm,前壁回声不均匀,强回声夹杂低回声,边界不清。提示:子宫腺肌症。诊断:痛经(子宫腺肌症)。因经将来潮,依“急则治其标”原则,治法:温经散寒,祛瘀解痉。处方:桃仁15g、红花15g、当归10g、赤芍10g、艾叶10g、桂枝10g、细辛3g、吴茱萸6g、炒灵脂15g、炒蒲黄15g、元胡15g、乌药15g、川牛膝10g、僵蚕10g;5剂,每天1剂,早晚分服。
二诊于2019年10月5日,服药2剂后月经于9月23日来潮,5天经净。经量偏多,血块多,有烂肉样组织排出,小腹疼痛较前缓解,伴下坠,但能忍受。鉴于经已净,可用治本之法,温中散寒,软坚散结。处方:丹参15g、赤芍15g、三棱15g、莪术15g、郁金15g、内金15g、水蛭6g、元胡15g、桂枝10g、乌药15 g、木香6 g、川牛膝10 g,6剂,2日1剂。
三诊于2019年10月17日,用前药后自觉身体轻松,小腹微寒,经将来潮,再次求药。舌质暗红,有瘀斑,苔薄白,脉滑。守9月19日方,5剂,日1剂,早晚分服。
四诊于2019年10月28日,月经于10月20日来潮,经量正常,无腹痛,血块少量,5天经净。嘱守前治疗方案,巩固两个月经周期。随访三个月,痛经未再发作,外院B超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,病愈。
臻济堂名医馆 电话:0379-63911888 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新街172号
Copyright © 2018-2019 zhenjitang.cc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 : 洛阳网络公司